杏
學名 Prunus armeniaca L.
英名 Apricot
科屬 薔薇科,梅屬
形態(tài)特征 落葉喬木。葉片寬卵形至近橢圓形,先端漸尖,兩邊幾乎同色,區(qū)別于梅?;▎紊?,有香氣,先葉開放,淡粉紅或近白色,萼片鮮絳紅色,與梅不同。果實黃色常帶紅暈或半邊褐紅色。核扁心臟形?;ㄆ?~4月,果熟期5~7月。據解放后調查,我國杏樹品種至少有1500多個,可見我國栽培杏樹已有悠久的歷史。經長時間選擇培育,各主要產區(qū)有很多優(yōu)良的品種。據上海園林部門介紹,主要品種有梅杏、十里香、觀音杏、八達杏、海牌杏、雞蛋杏、水白杏、麻子臉杏等。
具有良好觀賞效果的類型變種有:
(1)垂枝杏 Var. Pendululd Jaeg.枝條下垂。
(2)斑葉杏 F. Variegata Schneid.葉有斑紋。觀葉及觀花用。
生態(tài)習性 性喜光,耐旱,耐瘠薄,抗鹽堿、抗寒,能耐-25℃的低溫。在土層厚、排水良好的地方生長更好。不耐澇,深根性。
產地及分布 杏樹為我國自古以來栽培果樹之一。分布西北及北部各省?,F各地廣為栽培。為華北習見果樹之一,幾乎“家家桃李,戶戶杏園”。
用途 木材為優(yōu)良的用材。果肉多汁甘甜,除鮮食外,還適宜加工果醬、果脯、杏皮丹、正果罐頭,釀酒,杏醋或杏干。杏仁清香,是優(yōu)良的干果,可入藥,又可榨油。在園林上,杏花開時稠密美麗,有杏花園、杏花村的美稱。果熟時亦很美觀,在園林綠化上除庭院種植外,宜群植、片植于山坡、水畔等處。杏樹又可作為大面積沙荒及荒山造林。
繁殖與栽培 杏樹多用嫁接繁殖,砧木用杏仁播種實生苗或山杏。多用切接或芽接、亦可用高接更換品種。樹冠形成后一般不多修剪。杏有袋蛾、天牛、桃球介殼蟲等蟲害,應注意防治。
(圖片來自網絡,不做任何商業(yè)用途,如有侵權請私信刪除)